国际认证

知识分享:规划过程组——规划范围管理

2025-02-05 17:10:00 | 来源:企业IT培训

规划过程组在《项目范围管理》这章中,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5.1 规划范围管理

为记录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及产品范围,而创建范围管理计划的过程。

5.2 收集需求

为实现项目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干系人(相关方)的需要和需求的过程。

5.3定义范围

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

5.4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

将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为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件的过程。

01、规划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核心领域,指的是确保项目所需的所有工作得到正确的定义和规划,并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控制范围的变化,以保证项目能够按时、按预算、按要求完成。项目范围管理的目标是明确项目的边界,防止范围蔓延(Scope Creep),并确保最终的交付物满足项目的需求。

项目范围管理通常包括范围的规划、定义、分解、确认和控制等活动。每一项活动都是为了确保项目的边界和目标被清楚理解,并且任何偏差或变更都能得到适当的处理。

规划范围管理计划

(编制范围管理计划,书面描述将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的过程)

输入:项目管理计划、项目章程、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及技术:专家判断、会议

输出:范围管理计划(可以再项目管理计划之中,也可以单独列一份文件。可以正式或是非正式,可以详细的或是概括的。主要描述如何定义、制定、监督、控制和确认项目范围。)

需求管理计划Requirements Management Plan:其主要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如何分析、记录、管理需求。

需求管理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如果规划、跟踪和汇报各种需求活动。例如应该规定需求管理组的组织方式、汇报制度、会议制度、以及怎样建设、维护和解散等。根据项目规模设置相应的需求管理岗位并分配相应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2、需求管理需要使用的资源。例如:需求变更审批表,需求跟踪矩阵、管理软件、计算机硬件资源等。

3、培训计划。主要培训专题有应用领域、需求定义、需求分析、需求验证、需求管理及相关工具、配置管理等

4、项目干系人参与需求管理的策略。应列出明确的需求管理有关的项目干系人清单,以及各干系人接入需求管理活动的时机,以便项目干系人按照计划参与需求管理活动。主要哦活动包括解决需求的共识问题,评估需求影响,通报双向最终情况,以及识别项目工作范围与需求之间的不一致性。

5、判断项目范围与需求不一致的准则和纠正过程。包括由谁负责跟踪项目进度和纠正进度偏差、由谁负责跟踪项目成本和纠正成本偏差、采用什么工具进行跟踪分析和纠正等。

6、需求跟踪结构,即哪些需求树形将列入跟踪矩阵,并可在其他那些项目文件中追踪到这些需求。双向追踪,包括正向跟踪和逆向跟踪。

7、配置管理活动。例如,启动产品、服务或成果的变更,如何分析其影响,如何进行跟踪和汇报,以及谁有权批准变更。

02、收集需求

收集需求:为实现项目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干系人的需求的过程,其作用是为定义和管理项目范围奠定基础。

需求分类:

1、业务需求(整个组织高层及需要)

2、干系人需求(相关干系人或干系人群体需要)

3、解决方案需求(又进一步分为功能需求(例如流程、数据、以及与产品互动等)和非功能需求(对功能需求做补充如可靠性,安全性、性能只等))

4、过度需求。

5、项目需求。为项目满足的行动,过程或是其他条件

6、质量需求。又可以分为基本需求、期望需求、意外需求。

输入:项目章程、项目管理计划、需求管理计划、项目范围管理计划、干系人登记册、干系人管理计划

工具及技术:

访谈、焦点小组(将预选定干系人和主题专家集中一起互动讨论)

引导式研讨会Faclitated Workshop(就是跨职能干系人一起参加会议)

群体创新技术(是一个总的概括包括具体的头脑风暴(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一起开会,5-10人,最好1小时左右,主持人只主持会议不做评论)、名义小组技术(通过投票排列最有用的创意)、德尔菲技术(组织专家就某一主题达成一致意见的一种信息收集技术,先给选定专家问卷,在根据结果反馈,专家答复只能给主持人,以保证匿名状态)、概念,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亲和医(用图的万式表示用结果去找原因)和多标准决策分析(借助决策短阵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诸如风险水平、不确定性和价值收益多种标准,从而对众多方案进行评估和排列的一种技术)问题等)

群体决策技术(主要分一致同意、大多数同意原则(过50%),相对多数原则(选最多的)、独裁)问卷调查、观察法、原型法、标杆对照(与其他相似的作对照)、系统交互图、文件分析

输出: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

需求跟踪矩阵主要内容包括:

1、业务需求、机会、目的和目标。

2、项目目标。

3、项目范围(WBS可交付成果)

4、产品设计。

5、产品开发。

6、测试策略和测试场景。

7、高层及需求到详细需求。

03、定义范围

定义范围(确定范围边界):主要是明确所收集的需求哪些将包含在项目范围内,哪些将排出项目范围外。

输入:(肯定有)项目管理计划、项目章程、项目范围管理计划、需求文件、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及技术:专家判断、产品分析(包括产品分解(WBS就是典型的分解)、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工程、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等)、备选方案生成、引导式研讨会。

输出:项目范围说明书(Project Scope Statement)

项目范围说明书主要内容有(7个):

1、项目的目标;

2、产品范围描述;

3、验收标准;

4、可交付成果;

5、项目的除外责任(通常需要识别出什么是被排除在项目之外,有助于管理项目干系人期望);

6、制约因素(例如:事先确定的预算);

7、假设条件(指在制定计划时,不需要验证即可视为正确、真实或确定的因素)。

04、创建WBS

输入:基本上和定义范围输入一样,多了个项目范围说明书。

工具及技术:分解,专家判断

输出:范围基准(每个人很清楚哪里的活儿怎么干,要干成什么样),项目文件更新

范围基准(Scope Baseline):是经过批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WBS和WBS词典。以范围基准来衡量项目是否完成

WBS分层(应该控制在4~6层)特点:

1、每层中的所有要素质和是下一层的工作之和。

2、每个工作要素应该具体指派一个层次,而不应该指派给多个层次。

3、WBS需要有投入工作的范围描述,这样才能使所有人对要完成的工作有全面的了解。

WBS分解(两种类型,树型和列表型)

1、识别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

2、确定WBS的结构和编排方法

3、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分解

4、为WBS组件制定和分配标识编码

5、核实可交付成果分解的程度是恰当的。

分IE原则:1、功能或者技术原则。2、组织结构。3、系统感是子系统。

WBS词典

主要包括:编码、工作包描述(内容)、成本预算、时间安排、质量标准或要求、责任人或部门或外部单位(委托项目)、资源配置情况、其他属性(账户编码、资源需求)等。

标签: 规划过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