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不知道程序员的“护城河”是什么?但我的想法是“就算不干代码这一行,也能有吃饭的本事”。无非就是手里的“硬家底”和身上的“软技能”。
“硬家底”早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只能说相当于给人生加了个“缓冲垫”,就算暂时没了工作,也不用慌乱到随便找个活儿糊口,还有停下来认真思考的时间。
“软技能”其实就是技能的“迁移能力”。
程序员不是只会敲代码,比如逻辑思维强、会分析问题、能跟团队协作,这些本事换个行业也能用。比如:
1. 想轻松点的,能去做技术支持、IT 运维,不用天天写新代码,主要是解决用户或公司内部的系统问题,上手快。
2. 喜欢跟人打交道的,能转做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毕竟懂技术的话,跟开发团队沟通起来少很多矛盾,知道哪些功能能实现、怎么实现。
3. 擅长总结的,能去培训机构当老师,或者在网上写技术博客、拍教程,把自己会的教给别人,也能赚点钱。
4. 对某个行业特别熟的(比如做过电商系统),还能去甲方公司做业务分析师,帮公司梳理技术和业务的衔接,这活儿也挺吃香。
还有就是“跨界的可能性”。真不想碰代码了,完全可以换个赛道:
✓ 比如自己做点小生意,开个店、搞搞电商,程序员对线上工具、数据分析这些比较熟悉,说不定能用上。
✓ 喜欢文字的,写写行业相关的文章、小说,现在技术圈的故事也挺多人看的。
✓ 甚至彻底 “躺平”一阵,考个公务员、事业单位,找个朝九晚五不用动脑子的稳定活儿,毕竟学习能力在,备考可能还占点优势。
说到底,程序员的“护城河”不一定就是敲代码,而是不管走哪条路,之前积累的都能帮自己撑下去、转过去。所以呀,别只盯着代码本身,平时多留点心眼,攒点别的本事或资源,真到那一步也不至于慌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