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领域的就业门槛整体较高,但存在分层差异——核心研发岗门槛极高,而应用层/工具链岗位相对友好。以下是具体维度的分析及应对建议:
一、决定门槛的关键要素
1、岗位类型分化明显
2、硬性门槛指标
学历背景:头部企业(BAT/智谱/百川)偏好985硕博(CS/EE/MAE),海归背景加分
编程能力:Python熟练度需达到可独立实现BERT base版的程度
数学基础:线性代数(矩阵微积分)、概率论(贝叶斯推断)、最优化理论必须扎实
实践经验:Kaggle竞赛TOP 20%/高质量GitHub仓库(>500星)/顶会论文可直接跳过初筛
二、隐性门槛往往被低估
1、算力资源壁垒:
单机训练动辄万元/小时的成本,普通开发者难以承担完整实验周期
2、数据闭环缺失:
真实业务场景中的反馈迭代机会稀缺(多数企业不愿开放生产数据)
3、工程化能力断层:
学术派的PyTorch原型与工业级ONNX部署存在巨大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