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人工智能优化抗疫效果,场景探索提升科技竞争力

2020-03-12 16:55:21 | 来源:中培企业IT培训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通过严密的联防联控机制,各地医疗体系的相互配合以及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使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快扭转。但病毒的人际传染性极强、初期检测诊断存在一定难度、疫情波及地域广、行业影响范围大等问题的存在也对政府治理、医疗体系的运转提出了巨大挑战。


令人欣慰的是,面对这些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在抗疫过程中优势逐渐凸显。


为了加快诊断速度,提高诊断准确度,依图科技研发的“胸部CT新型冠状病毒智能评价系统”现已在武汉、上海、温州、荆州等地医院进行了部署。


该系统采用人工智能全肺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快速检出、定量检测和疗效评价。稳定性强,定量分析与医生的评价结果相似。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通过严密的联防联控机制,各地医疗体系的相互配合以及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使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快扭转。


疫情的排查需要大量工作人员, 面对面接触也增加了人员暴露在病毒中的风险。


针对这一难题,集奥聚合研发的AI人工智能“疫情防控机器人”通过自动语音的方式进行“健康情况摸排”和“活动轨迹调查”,做到了“无见面 无接触 全程监控”。


该系统目前已经在浙江、四川、江苏等城市中应用,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缩短了排查的周期。


人员在社区中的隔离使生活和医疗物资的运输和提取难度加大。京东智能机器人搭载货物深入疫情严重的社区和医院,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任务。


春运返程高峰期人流密集、流动速度快对于城市管理者筛查体温异常者提出了严峻挑战。


旷视科技的智能AI测温系统推出了“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解决方案。


系统的特点有:通行人员无需摘除口罩,支持大于3米的非接触远距离测温,检测误差仅为+0.3摄氏度。目前已经在北京海淀区政务大厅和部分地铁进行试点。


人工智能技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应用为人们探索各类场景下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潜在可能。


人工智能专家、NETSTARS首席技术官陈彬表示“疫情的发展为人们开发人工智能产品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中国社科院博士后邓伟强表示,“疫情将加速新经济模式发展,企业、机构接纳智能产品和技术将是必答题”。


此外,工信部近日发布的《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倡议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组织科研和生产力量,把加快有效支撑疫情防控的相关产品攻关和应用作为优先工作。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AI产品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市场接受度将逐渐提高,有可能成为该行业发展的新契机。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技术既是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的核心,也是最有可能引发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同时必将成为中美之间国立较量的制高点。


另外,人工智能技术还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虽然该技术的应用尚未进入成熟期,但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已经使人们对它的认识逐渐加深。从业企业对技术和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有了更加多样化而深入的思考。


瘟疫带来危险,同时也蕴含着机遇。14世纪的鼠疫强化了欧洲人对机械和医疗的重视程度,并最终导致东西方世界各国对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21世纪,面对瘟疫,人们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更加多样。而各国在处理此类危机的过程中,比拼的除了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外,技术也将是关键的一环。也许中国产业升级的机遇也就蕴藏其中!

标签: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