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中,Kano模型(卡诺模型)是一种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和优先排序的工具,主要用于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下是对Kano模型的详细解释:
一、pmp中Kano模型的起源与定义
起源:Kano模型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狩野纪昭(Noriaki Kano)于1984年提出,受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启发,是一种满意度二维模式。
定义:Kano模型通过分析用户需求,将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分为五类,以评估这些特性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
二、pmp中Kano模型的五类需求
基本(必备)型质量(Must-be Quality/Basic Quality):
定义: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如果这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用户会非常不满意。
特点:这些需求实现了,用户认为这是应该的,满意度不会提升;但不提供这些需求,用户满意度会大幅下降。
例子:乘坐飞机对安全性的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期望(意愿)型质量(One-dimensional Quality/Performance Quality):
定义:用户期望产品具有的特性和功能,如果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用户会比较满意。
特点:用户满意度与产品属性的满足程度呈线性关系,即提供得越多,用户越满意;提供得越少,用户越不满意。
例子:搭乘飞机有多样性的餐食选择及优质的服务体验感。
兴奋(魅力)型质量(Attractive Quality/Excitement Quality):
定义:用户意想不到的、如果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降低;但当提供此需求时,用户满意度会有很大提升。
特点:这些需求往往是代表顾客的潜在需求,企业应当寻找发掘这样的需求,领先对手。
例子:搭乘飞机能提供定制化的餐食,提供个性化服务。
无差异型质量(Indifferent Quality/Neutral Quality):
定义:无论提供或不提供此功能,用户满意度都差不多。
特点:用户对这类需求不关心,因此企业不要过度花心思在这方面,投资回报比太低。
例子:飞机机身是什么样子的装饰,登机后播放什么风格的音乐。
反向(逆向)型质量(Reverse Quality):
定义:用户不希望产品具有的特性和功能,如果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用户会非常不满意。
特点:提供此功能反而会降低用户满意度,企业应该尽量避免。
例子:坐飞机的时候,进行商品推销。
三、pmp中Kano模型在PMP中的应用
需求分类与优先排序:项目经理可以利用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明确哪些需求是基本的、哪些是期望的、哪些是兴奋的,从而合理分配资源,优先满足基本需求和期望需求,再考虑兴奋需求。
提升用户满意度:通过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和期望需求,可以确保用户不会不满意;通过提供兴奋需求,可以超出用户预期,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指导产品设计与开发:Kano模型可以帮助产品团队了解用户对新功能的接受度,预测市场变化,提前布局下一代产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