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校期间就与同学一起报名参加的PMP培训。还记得开始的时候,我对PMP是什么都不清楚,后来有次实习公司组织PMP免费培训课程,我与同学兼同事一起参加了。在课上,培训导师的专业性及系统的PMP管理知识,让我对PMP非常感兴趣。考虑到实习结束就要返校的情况,当时我并没有报名。但考个PMP证书却是我要努力的方向。实习结束后,我与同学在回学校的路上聊起了PMP考试,当下我们决定一起报考PMP。下面就来看看我们是如何顺利通过PMP考试的吧。
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PMP考试报名时,我犹豫了一下,报考费要3900,心想万一没过岂不划不来。但当时我没给自己太多犹豫的时间,直接断了自己的退路报了名。
报名后想的就是一定要考过,至于成绩高低没作太多设想。当时离考试还有3个月左右,刚领到书,粗略地翻了一下书,第一印象就是PMBOK指南太厚(612页),内容太枯燥乏味,而且晦涩难懂,看了PMBOK的前两章,感觉一脸懵逼。
自己评估了一下,感觉没把握,虽说有三个月,但毕竟还要忙于毕业事项,实际投入的时间会是很有限的,于是找老师打听过往通过率,咨询学习方法,向考过的同学问经验,要资料,借笔记,参考考过同学的学习计划。就这样结合培训老师给的建议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个学习计划。
摸索方向,不断调整
根据培训老师给的建议,我最初的做法是先看一章黄皮书是关于解读PMP考试技巧的,再看一章红皮书(PMBOK指南)。由于看书的时间碎片化居多,通常是午休或者晚上十点以后,效率很低,进展迟缓,效果也不理想。基本上是一知半解,合上书本就会忘记的那种。但当时也没想到更好的方法。
随着培训课程的展开,只要有时间,培训班的课程我都会过去听。一次去听课时,老师拿出一张51047结构图,也就是整本红皮书的目录框架,说是学习的核心所在,问我有没有打印,我说没有,当时老师就把图表送给我了。
拿到这张图表,我仿佛豁然开朗,尝试把老师授课的东西往这个框架里面去放,平时也会主动去默写这个结构图,并结合学到的东西去寻找图表中各个过程的联系和区别。比如说,47个过程分别属于哪些过程组,输入和输出之间有什么联系,有哪些工具是共用的,记忆有没有好的方法和窍门。
但看书的过程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容易受到冲击,为保证学习热情和动力,我和几个同学相约每日打卡学习,制定惩罚措施,每天要通报学习任务,分享学习知识点,就这样彼此相互交流和督促,使整个看书过程显得没那么单调。同时我和一路同行的小伙伴买了章节习题和打印的模拟试卷,一是用于检查看书效果,熟悉考试题型;二是看书看不下去时做做题,以题养书。
紧张备考,最后冲刺
春节是备考的一个风险,虽然是个小长假,但在那种欢乐的氛围下,心很难静下来。春节一过,就进入了紧张的冲刺阶段,考试倒计时也在步步紧逼,让人不由地紧张起来。
从春节期间最初做的两套模拟题来看,成绩维持在130左右,这个分数比较尴尬,运气稍微差一点就可能考不过。我决定重新识别一下自身风险,调整学习计划。
首先保证学习时间,每天早上我七点半会去公司,在电梯口的会议室看一个小时的书,中午会花半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做题,晚上对下答案,针对错题查漏补缺。
其次就是确保学习的量,我的安排是按时上课,同时每两天复习完一章,每周两套试题,并完成章节错题的复习。保证群里看到的问题,同学问我的问题得到闭环。
紧接着就是保证质量,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看书理解为主,做题交流为辅,遇到疑惑的地方会找同学老师指导,同时参与群里同学错题的讨论,时常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得益于老师的授课、串讲和画重点。课前做好预习,按时上课,课后做好总结是至关重要的。
PMP备考感悟
此时,已没有备考时的压力,也没有等待成绩时的忐忑不安,一切都已回归平静。更多地是一路走过来的一些感悟,萦绕在脑间。
回首备考过程,还是有很多不足,如过于急功近利,追求做题的数量,在题目归类和分析方面做得不够,课后不喜欢总结,平常不喜欢做计划,做的计划也是粗略的。
有遗憾,遗憾地是小组内有几个同学没有通过PMP考试,自己虽然通过考试但没拿到5A;有开心,开心地是认识了一路同行的伙伴,拿到了考试证书;有感动,感动地是有几个小伙伴一直陪我打卡学习;有幸福,幸福地是有家人朋友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PMP的学习,给了我几个启发:
一是注意身体,控制饮食,身体是工作生活的基础,身体不好一切免谈,自己坚持跑步;
二是学到的知识,别人身上发现的优点和好的习惯,自己一定要实际去践行,只有实际去践行,才知道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才可能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
三是不断地让自己走出舒适区,不断地给自己设定挑战。
好了,以上就是我如何顺利通过PMP考试的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关于PMP考试的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