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国外一些网站早就有之,而近日有媒体对200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1.3%的受访者遇到过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杀熟”的情况。另经过大量调查发现,在机票、酒店、电影、电商、日常出行、出门旅游等诸多网络平台都存在类似情况,而这一现象在线旅游平台更加普遍。
3月23日消息,今日下午,有微博大V爆料称,滴滴大数据杀熟,用滴滴打车,同样的出发点,同样的目的地,价格却不一样。而且远距离来看,苹果手机要比安卓手机贵4块左右。在“滴滴大数据杀熟”的讨论炒的沸沸扬扬的时候。2018年3月23日下午,滴滴出行CTO张博在滴滴内网发表了题为《滴滴从未有过“大数据杀熟”,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的帖子,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回应。
张博在帖子中强调,“滴滴平台上不允许价格歧视,打车价格更不会因人、因设备、手机系统而异。创造用户价值是公司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底线。滴滴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
他表示,滴滴“预估价”是为乘客提供行前车费参考,会实时波动。而乘客最终支付的车费将根据行程真实状况标准计费。同时,张博帖子中罗列了造成“预估价”波动的主要原因。“预估价”是根据乘客定位、实时路况、预估行驶里程、时长计算预估,并按照按秒实时刷新。这些变量都会影响预估价。用户所以进入预估价界面的时机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哪怕一分钟内也会看到不同的预估价。
同时,用户发单时所处的网络环境不同也会影响预估价。即使同名的起点和终点,也会受GPS精度影响,最终经纬度坐标产生细小误差,从而影响预估价的估算。此外,他也表示目前滴滴的产品在展示优惠券时确实做得不够明显,从而造成一些误解。滴滴产品团队会对这一点进行评估改进。
滴滴的整件事情以所谓的真相开始,以张博认认真真的避谣结束,那么排除滴滴的杀熟,其他的平台有没有利用大数据杀熟呢?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好好利用大数据确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想了解更多IT资讯,请访问中培伟业官网:中培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