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系统开发工程师(高级)考试通常分为两个科目,题型设计注重系统架构设计能力、技术深度及实际项目经验。以下是考试题型的特征和备考要点:
一、科目1:理论知识
单选题
题量与分值:约80题,每题1分,共80分。
内容特征:覆盖信创领域核心知识,如国产操作系统(统信UOS、麒麟)、数据库(达梦、人大金仓)、中间件(东方通)的底层原理。
考查系统开发全流程知识,包括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编码规范、测试策略等。
涉及政策标准(如《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白皮书》要求)、安全合规(等保2.0、密评)等内容。
多选题
题量与分值:约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内容特征:侧重技术方案的对比与选型,例如不同国产CPU(鲲鹏、海光)的适配场景,分布式数据库与集中式数据库的优劣分析。
考查对复杂问题的多维度判断(如性能优化、容灾设计、技术债务权衡)。
二、科目2:应用分析
内容特征:基于实际信创项目场景(如政务系统国产化替换、金融级高并发系统开发),要求分析技术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案。
典型问题包括:如何设计符合信创要求的微服务架构(如鲲鹏+Kydroid+Spring Cloud);
如何解决国产数据库与传统Oracle的兼容性问题;
如何优化国产硬件(如海光DCU)的计算性能。
三、科目3:案例论文
内容特征:要求结合信创生态,论述技术趋势或方法论,例如:如何在系统中实现“本质安全”的架构设计;
对比传统IT架构,信创系统的核心差异与开发要点;
云原生技术在信创场景中的应用挑战与应对策略。
四、考试规则与备考建议
通过条件:科目1、科目2和科目3成绩均达60分(含)以上者,视为通过。
备考重点:
熟记信创目录产品特性(如华为鲲鹏920的指令集、统信UOS的内核版本)。
掌握《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白皮书》中关于系统开发的技术要求(如模块化设计、持续集成)。
强化架构设计能力,学习TOGAF、DevOps等框架在信创中的落地实践。
研究典型信创项目案例(如某省政务云迁移方案、银行核心系统国产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