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认证

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材第二版目录

2024-11-05 10:20:00 | 来源:企业IT培训

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材第二版目前已开启预售,本文是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材第二版目录,详见正文。

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材第二版目录参考如下:

第 1 章 信息化发展 1

1.1 信息与信息化 1

1.1.1 信息基础 2

1.1.2 信息系统 4

1.1.3 信息化基础 11

1.2 现代化基础设施 16

1.2.1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6

1.2.2 工业互联网 17

1.2.3 城市物联网 20

1.3 产业现代化 23

1.3.1 农业农村现代化 23

1.3.2 工业现代化 25

1.3.3 服务现代化 27

1.4 数字化转型 29

1.4.1 驱动因素 29

1.4.2 基本原理 31

1.4.3 转型成熟度模型 33

1.5 本章练习 36

第 2 章 信息技术发展 38

2.1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38

2.1.1 计算机软硬件 38

2.1.2 计算机网络 40

2.1.3 存储和数据库 46

2.1.4 信息安全 53

2.1.5 信息技术发展 62

2.2 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 63

2.2.1 物联网 63

2.2.2 云计算 65

2.2.3 大数据 68

2.2.4 区块链 71

2.2.5 人工智能 74

2.2.6 虚拟现实 77

2.2.7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79

2.3 本章练习 81

第 3 章 信息系统架构 82

3.1 架构基础 82

3.1.1 指导思想 82

3.1.2 设计原则 82

3.1.3 建设目标 83

3.1.4 总体框架 84

3.2 系统架构 86

3.2.1 架构定义 86

3.2.2 架构分类 88

3.2.3 一般原理 89

3.2.4 常用架构模式 90

3.2.5 规划与设计 94

3.2.6 价值驱动的体系结构 99

3.3 应用架构 102

3.3.1 基本原则 102

3.3.2 分层分组 102

3.4 数据架构 104

3.4.1 发展演进 104

3.4.2 基本原则 105

3.4.3 架构案例 106

3.5 技术架构 107

3.5.1 基本原则 107

3.5.2 架构案例 108

3.6 网络架构 109

3.6.1 基本原则 109

3.6.2 局域网架构 110

3.6.3 广域网架构 113

3.6.4 移动通信网架构 116

3.6.5 软件定义网络 119

3.7 安全架构 120

3.7.1 安全威胁 121

3.7.2 定义和范围 122

3.7.3 整体架构设计 123

3.7.4 网络安全架构设计 127

3.7.5 数据库系统安全设计 133

3.7.6 安全架构设计案例 135

3.8 云原生架构 137

3.8.1 发展概述 137

3.8.2 架构定义 139

3.8.3 基本原则 141

3.8.4 常用架构模式 143

3.8.5 云原生案例 146

3.9 本章练习 149

第 4 章 信息系统治理 151

4.1 IT 治理基础 151

4.2 IT 治理体系 153

4.3 IT 治理任务 157

4.4 IT 治理方法与标准 158

4.5 IT 治理的 EDM 165

4.6 IT 治理关键域 167

4.6.1 顶层设计 167

4.6.2 管理体系 171

4.6.3 资源 174

4.7 本章练习 174

第 5 章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 176

5.1 IT 服务基础特征 176

5.1.1 服务的特征 176

5.1.2 IT服务的内涵 177

5.1.3 IT服务的外延 178

5.1.4 IT服务业的特征 179

5.2 IT 服务生命周期 180

5.2.1 战略规划 181

5.2.2 设计实现 183

5.2.3 运营提升 186

5.2.4 退役终止 187

5.2.5 监督管理 190

5.3 IT 服务质量管理 194

5.3.1 IT服务质量管理过程 194

5.3.2 IT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198

5.3.3 常见运维服务质量管理活动 199

5.4 本章练习 201

第 6 章 软件开发过程管理 202

6.1 基本概念 202

6.1.1 活动与职责 202

6.1.2 常见过程模型 203

6.2 软件需求 205

6.2.1 需求的层次 205

6.2.2 质量功能部署 205

6.2.3 需求获取 206

6.2.4 需求分析 206

6.2.5 需求规格说明书 211

6.2.6 需求确认 212

6.2.7 需求变更 212

6.2.8 需求跟踪 214

6.3 软件设计 215

6.3.1 结构化设计 215

6.3.2 面向对象设计 218

6.3.3 统一建模语言 220

6.3.4 设计模式 222

6.4 软件实现 223

6.4.1 软件编码 223

6.4.2 软件测试 224

6.5 部署交付 227

6.5.1 软件部署 227

6.5.2 软件交付 228

6.5.3 持续交付 228

6.5.4 持续部署 229

6.5.5 部署和交付的新趋势 230

6.6 全过程管理关注 231

6.6.1 软件配置管理 231

6.6.2 软件质量管理 232

6.6.3 工具管理 233

6.6.4 开源管理 234

6.7 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 235

6.8 软件工厂 237

6.8.1 发展现状 237

6.8.2 与传统开发对比 239

6.8.3 建设方法 242

6.8.4 应用场景 246

6.9 本章练习 248

第 7 章 系统集成实施管理 250

7.1 需求分析与转化 250

7.1.1 开发客户需求 251

7.1.2 开发技术需求 251

7.1.3 分析并确认需求 251

7.2 设计开发 252

7.2.1 选择和开发备选解决方案 253

7.2.2 开发详细设计 253

7.2.3 实现设计 254

7.3 实施交付 254

7.3.1 准备产品集成 255

7.3.2 安装部署并交付 255

7.4 验证与确认 256

7.4.1 准备评估 257

7.4.2 执行验证与确认 258

7.5 技术与资源管理 258

7.5.1 技术管理 258

7.5.2 资源管理 259

7.6 本章练习 260

第 8 章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 261

8.1 运维能力模型 261

8.2 运维能力管理 262

8.2.1 策划 262

8.2.2 实施 263

8.2.3 检查 263

8.2.4 改进 264

8.3 运维人员管理 264

8.3.1 人员储备 264

8.3.2 岗位结构 266

8.4 运维过程 267

8.4.1 服务级别管理 267

8.4.2 服务报告管理 271

8.4.3 事件管理 273

8.4.4 问题管理 274

8.4.5 配置管理 275

8.4.6 变更管理 276

8.4.7 发布管理 278

8.4.8 可用性和连续性管理 279

8.4.9 系统容量管理 280

8.4.10 运维安全管理 281

8.5 运维资源 281

8.5.1 运维工具 281

8.5.2 服务台 283

8.5.3 备件库 285

8.5.4 运维数据 285

8.5.5 运维知识 287

8.6 运维技术 290

8.6.1 技术研发管理 290

8.6.2 运维技术研发 292

8.6.3 运维技术应用 293

8.7 智能运维 294

8.7.1 框架与特征 294

8.7.2 智能运维场景实现 295

8.7.3 能力域和能力项 297

8.8 本章练习 298

第 9 章 云服务及其运营管理 300

9.1 云服务基础 300

9.1.1 云服务与数据中心变革 300

9.1.2 云服务特征及挑战 301

9.1.3 云服务运营框架 302

9.2 云服务规划 305

9.2.1 云架构管理 305

9.2.2 云服务产品管理 306

9.2.3 云服务可用性管理 308

9.2.4 业务连续性管理 309

9.2.5 资源池管理 310

9.2.6 云服务容量管理 311

9.3 云服务交付 313

9.3.1 服务目录管理 313

9.3.2 服务水平管理 314

9.3.3 服务报告管理 315

9.3.4 服务计费管理 316

9.3.5 满意度管理 318

9.4 云运维 319

9.4.1 服务发布管理 319

9.4.2 服务开通管理 321

9.4.3 服务运行 322

9.5 云资源操作 328

9.5.1 资源供应与任务管理 328

9.5.2 资源部署/回收 329

9.5.3 动态管理 330

9.5.4 计划操作 332

9.5.5 变更操作 334

9.6 云信息安全 334

9.6.1 安全制度 335

9.6.2 架构安全 336

9.6.3 资源安全 337

9.6.4 操作安全 340

9.7 本章练习 342

第 10 章 项目管理 343

10.1 启动过程组 344

10.1.1 立项管理 345

10.1.2 制定项目章程 346

10.1.3 识别干系人 346

10.1.4 项目启动会议 348

10.2 规划过程组 349

10.2.1 制订项目管理计划 349

10.2.2 估算项目成本 350

10.2.3 识别项目风险 352

10.2.4 规划质量管理 353

10.3 执行过程组 355

10.3.1 项目资源获取 356

10.3.2 项目团队管理 357

10.3.3 项目风险应对 358

10.3.4 管理项目知识 359

10.4 监控过程组 360

10.4.1 控制项目质量 360

10.4.2 控制项目范围 361

10.4.3 控制项目成本 362

10.4.4 整体变更控制 364

10.5 收尾过程组 365

10.5.1 项目验收 366

10.5.2 项目移交 368

10.5.3 项目总结 369

10.6 本章练习 370

第 11 章 应用系统管理 372

11.1 基础管理 372

11.2 运行维护 376

11.2.1 例行操作 376

11.2.2 响应支持 376

11.2.3 优化改善 377

11.2.4 调研评估 377

11.3 应用系统安全 377

11.3.1 账号口令管理 378

11.3.2 漏洞管理 378

11.3.3 数据安全管理 379

11.3.4 端口管理 379

11.3.5 日志管理 380

11.4 本章练习 380

第 12 章 网络系统管理 382

12.1 网络管理基础 382

12.1.1 网络管理概述 382

12.1.2 网络管理目标 383

12.1.3 网络管理对象 383

12.1.4 网络管理标准 384

12.2 网络日常管理 385

12.2.1 局域网管理 385

12.2.2 广域网管理 386

12.2.3 互联网管理 387

12.2.4 无线网管理 388

12.3 网络资源管理 388

12.3.1 带宽资源管理 389

12.3.2 地址资源管理 389

12.3.3 虚拟资源管理 390

12.4 网络应用管理 390

12.4.1 DHCP应用管理 391

12.4.2 DNS服务器管理 391

12.4.3 文件服务器管理 392

12.4.4 打印系统管理 393

12.4.5 邮件系统管理 393

12.4.6 门户网站管理 394

12.5 网络安全 395

12.5.1 加解密与数字证书 395

12.5.2 防火墙管理 396

12.5.3 入侵检测与防御 397

12.5.4 网络攻防演练 398

12.5.5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 398

12.6 本章练习 399

第 13 章 数据中心管理 401

13.1 基础管理 401

13.1.1 对象与内容 402

13.1.2 管理模型 403

13.1.3 目标管理 404

13.1.4 服务管控 406

13.1.5 故障管理 408

13.1.6 安全管理 409

13.2 机房基础设施管理 411

13.2.1 例行操作 411

13.2.2 响应支持 414

13.2.3 优化改善 415

13.2.4 调研评估 416

13.3 物理资源管理 417

13.3.1 例行操作 417

13.3.2 响应支持 419

13.3.3 优化改善 420

13.3.4 调研评估 421

13.4 虚拟资源管理 421

13.4.1 例行操作 421

13.4.2 响应支持 424

13.4.3 优化改善 425

13.4.4 调研评估 427

13.5 平台资源管理 427

13.5.1 例行操作 427

13.5.2 响应支持 430

13.5.3 优化改善 430

13.5.4 调研评估 431

13.6 本章练习 431

第 14 章 桌面与外设管理 433

14.1 概述 433

14.2 台式计算终端运维管理 434

14.2.1 例行操作 434

14.2.2 响应支持 434

14.2.3 调研评估 436

14.2.4 优化改善 437

14.3 移动计算终端运维管理 439

14.3.1 例行操作 439

14.3.2 响应支持 441

14.3.3 调研评估 443

14.3.4 优化改善 445

14.4 输入输出设备运维管理 445

14.4.1 例行操作 445

14.4.2 响应支持 448

14.4.3 调研评估 448

14.4.4 优化改善 450

14.5 存储设备运维管理 451

14.5.1 例行操作 451

14.5.2 响应支持 453

14.5.3 调研评估 454

14.5.4 优化改善 455

14.6 通信设备运维管理 456

14.6.1 例行操作 456

14.6.2 响应支持 457

14.6.3 调研评估 458

14.6.4 优化改善 458

14.7 桌面与外设安全 460

14.7.1 补丁管理 460

14.7.2 权限控制 460

14.7.3 上网审计 460

14.7.4 防病毒管理 461

14.8 本章练习 461

第 15 章 数据管理 463

15.1 数据管理基础 463

15.1.1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 463

15.1.2 DGI数据治理框架 464

15.1.3 DAMA数据管理模型 465

15.2 数据战略与治理 465

15.2.1 数据战略 465

15.2.2 数据治理 467

15.3 数据管理组织与职能 468

15.3.1 组织模式 468

15.3.2 组织架构确立 470

15.3.3 主要岗位设定 472

15.3.4 关键绩效定义 473

15.4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474

15.4.1 数据采集 474

15.4.2 数据预处理 475

15.4.3 数据预处理方法 475

15.5 数据存储与容灾 476

15.5.1 数据存储 476

15.5.2 数据归档 478

15.5.3 数据备份 478

15.5.4 数据容灾 480

15.6 数据标准与建模 481

15.6.1 元数据 481

15.6.2 数据质量 483

15.6.3 数据模型 484

15.6.4 数据建模 485

15.7 数据仓库和数据资产 486

15.7.1 数据仓库 486

15.7.2 主题库 487

15.7.3 数据资产管理 487

15.7.4 数据资源编目 488

15.8 数据分析及应用 489

15.8.1 数据集成 489

15.8.2 数据挖掘 492

15.8.3 数据服务 494

15.8.4 数据可视化 495

15.9 数据安全 496

15.9.1 数据脱敏 496

15.9.2 分类分级 498

15.9.3 安全管理 499

15.10 本章练习 500

第 16 章 信息安全管理 502

16.1 安全管理体系 502

16.1.1 管理体系概述 502

16.1.2 安全组织体系 503

16.1.3 主要管理内容 504

16.2 安全风险管理 505

16.2.1 原则与主要活动 505

16.2.2 语境建立 506

16.2.3 风险评估 508

16.2.4 风险处置 512

16.2.5 批准留存 515

16.2.6 监视与评审 515

16.2.7 沟通与咨询 516

16.3 安全策略管理 517

16.3.1 方针与策略 517

16.3.2 规划实施 518

16.3.3 管理要点 524

16.4 应急响应管理 525

16.4.1 应急响应体系建立 525

16.4.2 应急响应演练 534

16.4.3 应急处置过程 535

16.4.4 重要活动应急保障 536

16.5 安全等级保护 543

16.5.1 基础与发展 544

16.5.2 分级与框架 545

16.5.3 方案与配置 546

16.5.4 实施方法与过程 548

16.6 信息安全控制措施 549

16.6.1 组织控制 549

16.6.2 人员控制 555

16.6.3 物理控制 556

16.6.4 技术控制 557

16.7 本章练习 567

第 17 章 人员管理 568

17.1 概述 568

17.2 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 569

17.2.1 工作分析 569

17.2.2 岗位设计 570

17.3 人力资源战略与计划 571

17.3.1 人力资源战略 572

17.3.2 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574

17.3.3 人力资源计划的控制与评价 577

17.4 人员招聘与录用 578

17.4.1 员工招聘的过程 578

17.4.2 招聘渠道类别 579

17.4.3 员工录用方法 581

17.4.4 招聘面试 583

17.4.5 招聘效果评估 584

17.5 人员培训 585

17.5.1 员工培训的基本程序与培训类型 585

17.5.2 员工培训内容与需求评估 586

17.5.3 培训效果评估与培训迁移 587

17.6 人员职业规划与管理 589

17.7 本章练习 589

第 18 章 知识管理 591

18.1 知识管理基础 591

18.1.1 知识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591

18.1.2 知识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592

18.1.3 知识价值链及流程 593

18.1.4 知识管理的主要类型 594

18.2 获取与收集 597

18.2.1 过程与步骤 597

18.2.2 途径与方法 598

18.3 层次与模型 600

18.3.1 知识层次 600

18.3.2 知识库模型构建 604

18.4 交流与共享 608

18.4.1 知识交流 608

18.4.2 知识共享 609

18.5 转移与运用 610

18.5.1 层次与视角 611

18.5.2 影响因素 611

18.5.3 过程模型 612

18.6 协同与创新 613

18.6.1 影响因素 614

18.6.2 主要机制 615

18.7 个人知识管理 616

18.7.1 流程与系统 617

18.7.2 关键价值 621

18.8 本章练习 621

第 19 章 IT 管理标准化 623

19.1 标准化知识 623

19.1.1 标准体系 623

19.1.2 标准的分类 624

19.1.3 标准制定 626

19.2 主要标准 626

19.2.1 系统与软件工程标准 627

19.2.2 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 631

19.2.3 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635

19.3 本章练习 639

第 20 章 职业素养与法律法规 641

20.1 职业素养 641

20.1.1 职业道德 641

20.1.2 行为规范 641

20.2 法律法规 642

20.2.1 法律概念 642

20.2.2 法律体系 642

20.2.3 法的效力 644

20.2.4 法律法规体系的效力层级 645

20.2.5 常用的法律法规 646

20.3 本章练习 647

参考文献 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