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体系架构具有较好的体系灵活性,可在交换效果和实现成本间取得较好平衡,主要原因如下:
(1)集中式交换模式体系中“集中式交换模式”负责主体交换,满足大部分数据交换需求。这种集中处理可达到以下效果:
1)便于数据交换架构进行集中规划,通过为各应用提供统一的交换处理功能,能节省数据交换的成本。
2)便于集中进行高可用性容错机制建设,以较低的成本为整个交换系统提供可用性保证。
3)便于进行集中监控,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治理,相对于分散运维更能大幅度降低运维成本。
4)可充分利用网络、服务器和存储等硬件设备资源,节省设备投入。
(2)非集中的点对点交换模式 体系中“非集中的点对点交换模式”作为有效补充机制,可用于简单、高时效场景的数据交换。引入该模式可避免数据交换过于依赖“集中式交换模式”,降低后者的数据交换压力。
在此需要强调一点,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在数据中心部署“集中式+非集中式”的交换体系架构,而且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进一步在各分行内部或者区域中心内部部署小规模的“集中式+非集中式”交换体系架构,满足本地的交换需求。但是,不同的交换体系架构间仍需要建立传输通道,满足相互数据交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