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云计算市场呈现多极化竞争格局

2016-03-31 08:57:47 | 来源:中培企业IT培训网

3月对云计算来说是个大日子,亚马逊发布了云计算的第一个十年回顾,谷歌迎来了苹果、迪士尼等大客户,微软也喊出了“云计算第一,Windows第二”的口号,新一轮的竞争似乎已经到来。

从Salesforce提出“云计算”的概念开始,就吸引了IBM、戴尔、惠普等老牌科技巨头。可从目前来看,云计算已经成了互联网公司争奇斗艳的新舞台,国外的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已经深耕多年,国内的阿里、腾讯、百度、网易等也纷纷踏足于此。

从2015年云计算的销售额来看,AWS的成绩是79亿美元,微软斩获了11亿美元销售额,而谷歌的云平台只拿到了不超过5亿美元的销售额,似乎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微软在2010年推出了Azure,从自家擅长的PaaS服务入手,随后在IaaS市场向AWS发起冲击,且从Gartner显示的数据来看,Azure的增长速度甚至高于亚马逊AWS。同样的还有谷歌,2008年的时候,谷歌就推出了PaaS服务App Engine,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开发应用。2013年,谷歌将App Engine重新命名为Cloud Platform,并涉足IaaS服务,尽管发展速度不及亚马逊和微软,但依然赢得了可口可乐、百思买等大企业客户的青睐。诸如此类的还有IBM、甲骨文、惠普等。从云计算的走势来看,未来的格局很可能是“多极化”。

一是数据中心向超大规模发展。从硬件上来说,衡量一个云计算服务强大与否的典型标准就是数据中心的数量。去年11月,亚马逊宣布将在韩国开设全球第12个云计算数据中心,不久之后亚马逊又在印度孟买建立了5个数据中心,此外还有在美国俄亥俄州建立的数据中心尚未公布。微软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上甚至可以用“挥金如土”来形容,据悉微软已花费超过150亿美元的资金来建设新的数据中心,在AWS进入印度的同时,微软也在孟买、普纳、金奈购买了3个云计算数据中心,追赶亚马逊的意图十分明显。对于谷歌来说,凭借搜索引擎业务,其已经在全球各地建立了近40个数据中心,从最新的消息来看,未来几个月内谷歌将在美国俄勒冈州和日本设立新的数据中心。

二是企业的多向性选择。苹果最近和谷歌签署了一项协议,用以购买谷歌的云服务GCP,而在此之前苹果一直是AWS重要的客户之一。当然,苹果转投谷歌的怀抱并不意味着谷歌的云服务已经超越AWS,却直指云计算的三个现实问题。第一,价格仍是决定云计算受宠与否的重要因素。第二,云计算的技术门槛并不是很高,谷歌和微软等跟进者在硬件设施不输于亚马逊的时候,云服务质量已经足以赶超AWS。第三,很多企业出于竞争和稳定性的考虑,往往选择多家的云服务,比如苹果的云服务已经托管给了AWS、Azure和谷歌三家,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这一策略。

三是新巨头的快速成长。苹果在逐步放弃AWS时,还自建数据中心,同样的还有Dropbox。在AWS庆祝其十周年纪念日的第二天,Dropbox发表了一篇博客称他们将撤离亚马逊云服务,自建私有云。虽然Dropbox的“逃离”并不意味着AWS服务质量的不足,却也为云计算服务商带来了另一难题:中小企业依靠云服务迅速成长,最后却自立门户,甚至成为巨头的竞争对手。

从国内来看,阿里云在市场份额上仍然占有优势,百度、腾讯等跟进者也在积极布局云计算。或许阿里云在IaaS领域的成绩,让后来者难以在短期内与之匹敌,但谷歌和微软对AWS的战略思维值得国内云计算公司借鉴。

另外,国内云计算服务商不约而同地提供将云计算“打包”的解决方案,比如说阿里云在面向企业提供弹性计算、数据库、CDN加速等服务的同时,推出了不少行业解决方案,例如电商解决方案、O2O解决方案、游戏解决方案,将IaaS基础服务进行打包。而百度云、腾讯云等也在提供同样的服务。服务模式上高度重合的同时,国内云计算领域可能效仿手机厂商的竞争策略,即降低价格、承诺功能,并提供更多可自由转换的服务。

和美国云计算市场相比,国内在技术和规模上还有差距,但竞争情况却比美国更加复杂。AWS等纷纷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建立数据中心,并积极向中国企业和创业者提供相关的云计算服务。再加上阿里、腾讯、百度等依靠投资收购等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圈,国内云计算市场“多极化”的竞争趋势更加明显。

标签: 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