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

领域驱动设计对软件复杂度的应对

2024-07-08 10:30:00 | 来源:企业IT培训

领域驱动设计(DDD)是一种高度认可的软件开发方法,特别是针对复杂和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下面将深入探讨领域驱动设计如何应对软件复杂度:

1、隔离业务复杂度与技术复杂度

关注点分离原则:通过分层架构,将属于业务逻辑的关注点放到领域层中,而将支撑业务逻辑的技术实现放到基础设施层中。

应用层的双重角色:作为业务逻辑的外观,暴露了能够体现业务用例的应用服务接口;同时它又是业务逻辑与技术实现的粘合剂,实现二者之间的协作。

六边形架构的内外分离:体现业务逻辑的应用层与领域层处于六边形架构的内核,并通过内部的六边形边界与基础设施的模块隔离开。

2、确保业务逻辑与技术实现的隔离

资源库(Repository)模式:建议在领域层建立资源库的抽象,其实现则被放在基础设施层,然后采用依赖注入在运行时为业务逻辑注入具体的资源库实现。

领域层的独立性:领域模型中的资源库不应该暴露访问领域对象的技术实现细节,确保领域层的独立性。

3、领域模型的构建与完善

知识消化与模型语言:开发人员与领域专家通过不断的沟通和协作,消化专业知识构建领域模型,并且在迭代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模型。

绑定模型和实现:建立的模型需要在分析和程序设计阶段都能发挥良好的作用,既能反映深层次的领域概念,又能在软件中更加自然地实现模型。

4、模型驱动设计的构造块

分层架构:用户界面层、应用层、领域层、基础设施层的划分,每一层内具有内聚性并只依赖于它的下层,且只与上层进行松散连接。

实体与值对象:实体由标识定义,而不是由属性定义,值对象用于描述领域的某个方面而本身没有概念标识的对象。

5、领域对象的生命周期管理

聚合与工厂:聚合是一组相关对象的集合,每个聚合都有一个边界和聚合根。工厂负责创建和重建复杂对象,并封装创建逻辑。

存储库(Repository):将数据库访问技术和策略封装起来,让客户始终聚焦于模型,而将所有对象存储和访问操作交给存储库来完成。

6、战略设计阶段的考量

问题域方面的分解:引入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和上下文映射(Context Map)对问题域进行合理的分解,识别出核心领域与子领域,并确定领域的边界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架构方面的隔离:通过分层架构来隔离关注点,尤其是将领域实现独立出来,能够更利于领域模型的单一性与稳定性;引入六边形架构可以清晰地表达领域与技术基础设施的边界。

7、利用分层架构和六边形架构思想进行逻辑分层

限界上下文与逻辑分层:通过限界上下文对整个系统进行划分,将庞大的软件系统划分为松散耦合的多个小系统,基于业务进行垂直切割。

CQRS模式的应用:分离了查询场景和命令场景,针对不同场景选择使用同步或异步操作,来提高架构的低延迟性与高并发能力。

总的来说,领域驱动设计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策略和方法,有效地应对了软件系统的复杂性挑战。